三水將建汽車智能電子集成創新產業園 孵化器基地迎來“好幫手”
昨日,三水區政府、廣東好幫手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好幫手公司”)、廣東工業大學代表現場簽約,協議三方共建汽車智能電子集成創新產業園,該產業園將兼具區級孵化器功能。
根據合作協議,好幫手汽車智能電子集成創新產業園兼具孵化器功能,以汽車智能電子的創新和產業化為宗旨,在汽車智能電子重要領域,開展國家人才引進、科技成果轉化和項目引進,重點建設發展汽車智能電子領域高層次人才聚集交流平臺、汽車智能電子領域孵化創業平臺。
園區將由三方合力共建,三水區政府將通過落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二十條”及孵化器建設、高層次人才引進等系列政策措施,營造良好的政策支撐環境,吸引相關產業優質項目和高端人才集聚發展,引導社會資本走向汽車智能電子領域,在招商引資中推動優質項目資源向園區導入等。
廣東工業大學將運用師資、學術資源引導汽車智能電子領域相關資源落戶園區進行孵化,參與、協作孵化器的管理運營,對孵化器管理運營提供指導和建議,全力推進三水汽車智能電子產業的發展。
好幫手公司將在載體空間、生產研發資源、人員組織等方面為孵化器提供支持,引導汽車智能電子領域優質項目向園區聚集,大力培育和發展創新性科技企業,并出資參與孵化器相關投資資金的設立。
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楊海東說,在三水愈發濃厚的“雙創”氛圍下,相信“地方政府+高校+龍頭企業”的孵化器培育模式能夠有效助推汽車智能電子產業進階發展。
“汽車智能電子集成創新產業園將集聚起更多技術、人才力量,助推三水產業轉型升級。”三水區委副書記、區長胡學駿對三方共建、兼具孵化器功能產業園寄予厚望,“期待這個產業園跟前不久落地三水的華南新能源汽車集成創新產業園項目一起,助力相關產業鏈在三水進一步完善。”
培育科創動能激活城市新價值
以城市中心擔當,三水區西南街道扛起帶動全區產業轉型升級重任
一座城市,一個地區,從不會停止尋求新機遇。
昨日,在三水區西南街道扎根發展19年有余的廣東好幫手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好幫手公司”)獲頒“三水區孵化器培育單位”牌匾。
城市中心區是城市發展的發動機,是城市的標志和形象。提升創新資源配置能力,強化城市中心區的創新引領與輻射帶動功能,是一座城市發展的關鍵節點。
可以預見,以此為契機,西南街道作為三水中心城區,將為三水建設“廣佛創智之城”,爭當佛山發展新增長極,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新興之城、活力之區提供有力支撐。
孵化器園區迎來“好幫手”
“好幫手實現汽車電子夢離不開各方資源和技術支持。”在昨日的簽約及授牌儀式上,好幫手公司創始人盧燦光回顧公司19年發展歷程時,不無感慨地說。
好幫手公司創始人盧燦光
“園區門前的牌子,將從‘好幫手汽車電子產業園’換為‘三水區汽車智能電子集成創新產業園’。”好幫手公司董事長助理、園區管理總經理陳展甘介紹,好幫手汽車電子產業園自2016年3月啟動運作,從好幫手公司及旗下幾家子公司抱團發展至今,目前園區總面積約2.7萬畝,現有員工1100多人,集聚在此的企業將近20家。
昨日,廣東好幫手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獲頒“三水區孵化器培育單位”牌匾。
根據三方共建協議,好幫手公司將攜手三水區政府、廣東工業大學,三方共建汽車智能電子集成創新產業園。
“隨著能源、環境、安全、擁堵等產業制約因素日益顯著,智能網聯汽車已成為我國汽車產業新熱點、新機遇,企業正處于產業重塑風口。”談及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研究院院長趙福全介紹,當前傳統車企與新興企業各具優勢,而未來的贏家將是最有效的組合集成者,即產業平臺公司,通過集聚產業企業資源,做“1+1>3”的加法。“從更高層面上講,未來產業運轉需要更大的數據交互及資源組合能力,國家、地方、科技公司、平臺公司均要參與其中,更強調有效的分工與合作”。
活動中,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楊海東說,在個體推動地方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企業有自身發展需求,科研機構有輸出人才和成果的需求,在三水愈發濃厚的“雙創”氛圍下,相信“地方政府+高校+龍頭企業”的孵化器培育模式能夠有效助推汽車智能電子產業進階發展。
除了企業、高校、政府三方共建,這一以好幫手公司為龍頭企業的孵化器園區,還將得到來自金融機構的“好幫手”。活動中,好幫手公司總裁羅大軍與招商銀行佛山分行行長楊法德簽訂了園區成立扶持基金及雙方合作協議。
城市發展注入“雙創”新動能
“汽車智能電子集成創新產業園將集聚更多技術、人才力量,助推三水產業轉型升級。”三水區委副書記、區長胡學駿對三方共建、兼具孵化器功能產業園寄予厚望,“期待這個產業園跟前不久落地三水的華南新能源汽車集成創新產業園項目一起,助力相關產業鏈在三水進一步完善。”
好幫手總經理羅大軍介紹園區定位與概況
資料顯示,好幫手公司是一家專業研發、生產和銷售汽車導航影音系統產品的大型高新技術企業,在三水區西南街道扎根發展已有19個年頭,目前已成功注冊為眾創空間。
西南街道經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西南街道接下來將協助好幫手公司引入更多汽車智能電子技術創新的企業及其配套服務企業,加大孵化力度,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中創造更大發展空間。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生命之源,創新是城市發展的動力之源。引導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是一座城市、一個地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的有效手段。在三水,經濟總量占全區比重達1/3的西南街道愈發清醒認識到,中心城區不僅要在城市功能方面輻射帶動周邊鎮街,還應進一步擔當起培育科創動能,激活全區城市新價值的重任。
謀定而后動,知止而有得。
今年初,西南街道將加快孵化平臺建設列為今年街道46項重點工作任務之一,著力推動好幫手公司等一批科技型、創新型企業提升企業技術含量和產品附加值,走內生增長的發展道路。
據統計,今年1~5月,西南街道共推動7家規上企業進行技改備案;其中,年主營業務收入超5000萬元以上企業5家。在這個過程中,西南街道主抓電子、機械產業,指導羅翔鋁業、合成電器等35家企業對接中介服務機構接受精細化輔導和服務,查找發展短板。目前,隱雪公司正在申報高企,西南街道有望在飲料高企領域實現零的突破。
三水“中心”擔起發展重任
在“香港+佛山”攜手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框架中,三水已站在新一輪發展風口,必須站上更高層面、更大格局共享國際資源,分享新一輪區域一體化發展紅利。今年以來,三水整合各方資源,出臺了扶持實體經濟發展“二十條”等優惠政策,對廣大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集中幫扶,搶抓新舊動能轉化機遇,爭取產業跨越式發展。
于西南街道而言,新一輪歷史機遇在前,如何把握發展機遇,重新厘定方位與坐標,同樣是當下亟待解答的問題。
當前,“搭平臺、學先進、練內功”是三水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思路,于西南街道亦然。站在整個三水、佛山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高度,西南街道定下了在城、產、人、文全方位發力,當好三水城市東進西聯排頭兵,在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競爭中搶得先機的目標。
暢想未來,毋庸置疑的是,伴隨著新動力廣場開業、北江新區宜居價值不斷提升,西南街道正在通過城市精明增長,不斷做靚三水“門面”;可以預見的是,以好幫手公司掛牌區級孵化器培育單位,一批科技型、創新型企業轉換發展動能為契機,西南街道將持續為三水產業經濟發展提供中流砥柱般的支撐。
回到現實,將西南街道放置于前方區域競合機遇與挑戰并存,后有兄弟鎮街積極作為、奮起直追的大環境中,三水老城區傳統產業新舊動能轉換、搭建一流營商環境和城市服務、“城產人文”高度融合的宜居宜業宜創城市建設仍任重道遠。
“助推企業創新發展是一個永恒的過程,這個過程對于企業來說是脫胎換骨,對于地方發展來說就是轉型升級。”西南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西南街道將繼續以扶持企業發展為己任,著手制定相關扶持政策,繼續挖掘相關高新技術企業組建孵化平臺,全力在轄區范圍內營造良好的“雙創”氛圍,服務創新創業,服務企業發展。

本文標題:三水將建汽車智能電子集成創新產業園 孵化器基地迎來“好幫手”
本文原地址:http://www.cdztone.com/news/NewInformation/201707/77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