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的要求愈發提升,這也與該政策推出之時要達到的出發點愈發相近:鼓勵車企加速研發新技術。
9月30日,國家財政部、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1.6升及以下節能環保汽車推廣工作的通知》(財建〔2013〕644號)“以下簡稱《通知》”。這也破除了之前市場上盛傳取消節能補貼的傳言。
根據《通知》的內容,1.6升及以下乘用車按排座和整車整備質量給出不同油耗限制,相對前兩輪的補貼要求,本輪節能汽車補貼的門檻大幅提升,車輛的限值百公里油耗最低從之前的6.3升提升至5.9升,再度提升6%。并且,推廣車輛在污染物排放上必須達到國五標準。
從新一輪節能補貼可以看出,經過前面幾年的實施,政策的要求愈發提升,這也與該政策推出之時要達到的出發點愈發相近:鼓勵車企加速研發新技術。
首先,《通知》對補貼車輛的名稱進行了調整,從節能汽車調整為節能環保汽車。這意味著,進入推廣目錄的車型,除了滿足油耗限制,更要滿足“環保”需求,也就是各種尾氣排放的高標準。其中,《通知》中便明確指出,這是為推進節能減排,促進大氣污染治理。
并且,本輪節能補貼實施時間再度延長,達到了2年時間。其實,本次發布的《通知》,已經是節能補貼政策第三輪。第一輪式2010年6月開始,截止到2011年9月底,一共發了6批車型目錄。第二輪是從2011年20月開始,截止今年9月底,一共發布了2批車型目錄。而根據《通知》的內容,補貼的時間要到2015年12月底。
從補貼的要求與時間來分析,新補貼政策一方面是大幅度提升技術要求,縮小補貼的車型范圍。在此之前,約有25%的乘用車車型進入補貼目錄,新政實施后,外界預測入圍車型將大幅下降至3%左右。宏源證券的研報更是稱,根據整備質量劃分檔次更為嚴格,原補貼車型中的94%將不再享受補貼,如考慮環保要求,則原補貼車型中僅有2款可以享受補貼;另一方面,政策實施時間的逐步延長,可以看出希望維持政策延續性,確保政策的效果。
不過,從前兩輪節能補貼的實際效果來看,由于補貼的范圍過廣,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了商家的一種優惠政策,而在實際的購買過程中,部分消費者不是十分看重這3000元的補貼政策。
而從《通知》發布的時間可以看出,相關部門不希望市場過熱,防止市場翹尾,對資金占有過大。其實,《通知》要想達到更好的效果,在縮小補貼范圍的同時,可以考慮加大補貼的力度。
在現有的市場范圍中,未進入補貼的范圍的車輛,由于市場競爭因素,可以通過自身優惠給消費者減免3000元的補貼,沖擊政策效果,無法達到優勝劣汰。
此外,在新一輪政策補貼下,較高的油耗標準是否會對自主品牌造成沖擊,反而會促進合資品牌的發展呢?從現有技術條件下,合資品牌有著天生的優勢。并且,從《通知》中的內容來看,鼓勵車企采用發動機怠速啟停、高效直噴發動機、混合動力、輕量化等技術。自主品牌在短時間內,能否推出相關技術,進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這依舊存在疑問。
在市場影響方面,由于今年“金九銀十”一大半已經過去,新補貼的車型目錄還沒有出來,可以說對今年市場不會過大,但政策將對明年的格局帶來較大影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