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推出“根植本土“戰略 未來汽車技術堅持本土研發
博世毋庸置疑是全球最領先的汽車技術與服務供應商。面對中國汽車市場的龐大沃土,博世推出“根植本土”的戰略,研發最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面對未來汽車的挑戰,博世總是先行一步,在2014年北京車展上,展示電氣化、自動化以及互聯化三大汽車技術發展趨勢。日前,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陳玉東、副總裁蔣健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解讀博世對駕乘出行“未來”的態度。
互聯產品:“多手準備”
業內圍繞的話題永遠離不開“未來汽車將如何”?博世擁有諸多專利技術,但也在探索前進。首先是互聯技術的嘗試。陳玉東預計,全球超過75%的人口和66億臺設備將于2015年實現互聯,包括汽車。在此趨勢下,博世成立了專門的軟件創新有限公司為互聯提供了軟件解決方案的支持,該公司于2013年在上海啟動了推廣電動車充電網絡的先行項目。博世最新推出的“mySPIN”是一種車內智能手機嵌入系統,與蘋果和谷歌設備兼容。通過mySPIN系統,用戶可以將手機中的應用投射到汽車儀表盤上進行操作。當然,博世也在進行互聯技術“多手”技術儲備,包括互聯技術在交通領域的應用使自動駕駛的實現成為了可能。通過開發具備互聯技術的零部件,如傳感器、攝像頭和電控單元,博世已邁出了自動駕駛的第一步。目前博世專業團隊正在堅持不懈地發展并完善駕駛輔助系統,希望最終實現“零事故”的駕駛愿景。
節能技術:加速國產化
未來汽車必須節能,這對博世這樣的汽車技術服務商是一個巨大的技術考驗。陳玉東透露:“我們的目標是,傳統內燃機車輛的油耗到2020年能夠在2012年的水平上再降低20%。”他指出,博世的改良噴射系統、小型化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新一代起動-停止系統以及使用制動能量回收,都將進一步促進節能減排。據悉,由博世與馬勒創立的合資公司將于今年進駐中國,對旗下的渦輪增壓產品進行量產。蔣健補充道:“博世在新能源車上的投入,是零部件企業中較大的。同時中國新能源車用的電機、動力電子都在下屬企業聯合電子進行國產化,他們具有工程研發能力、產品的生產能力。博世也為國內的量產企業提供了相當多的關鍵零配件。”據悉,博世在蘇州已經成立專門從事車載用電池包的研發和生產團隊,電動車上的‘三電(電池、電機、電控)’在中國都有投入研發,博世也在致力于下一代蓄電池的研發。
無疑,博世在未來汽車技術的研發上,還將持續深入中國的本土化戰略,以更適合中國市場需求,擴大其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科技改變生活,博世也在摸索未來汽車最適合的形態,應對電氣化、自動化和互聯化的發展趨勢,博世已經準備了全面的汽車技術解決方案,并始終處于行業的創新前沿。”陳玉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