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機油”大起底:德系領銜 法系緊跟
“燒機油”早期的定義,實際上是發動機磨損的代名詞。而事到如今,“燒機油”、“機油消耗量大”等字眼兒卻頻繁的出現在新車當中,令很多車主頭痛不已。不少人都堅定地認為,燒機油是德系車特有的缺陷。作為國內最大的缺陷汽車產品信息收集平臺,中國汽車質量網自2010年4月以來共收到關于燒機油的投訴信息500余宗,在對這些信息進行梳理和分析之后可以發現,德系車的確在燒機油問題上占比較高,但此問題絕非德系車專利,法系車、甚至日系車的個別車型都存在較為普遍的燒機油問題。
“燒機油”問題入列故障排行前20
從此前接到的投訴來看,燒機油問題位列故障排行的NO.18,投訴量為500余宗,問題的嚴重性不言而喻。而從出現問題的車輛年款上看,“燒機油”并非與使用年限成正比,這與此前對“燒機油”的理解甚至有些顛覆性。數據顯示,燒機油問題主要集中在2010-2012款車型中,投訴量均在百宗左右,其中2012款車型更是達到153宗之多。
而各品牌關于“燒機油”問題的投訴情況差別巨大,從各系別來看,德系品牌“燒機油”問題最為集中,投訴達到235宗之多;法系品牌頗有后來者居上的姿態,投訴達到146宗;自主品牌投訴量為64宗;日系品牌為50宗;美系品牌為46宗;而投訴最少的則為韓系品牌,投訴量僅有4宗。
各品牌車系燒機油問題簡析
由于產品特性不同,雖然同樣被定義為燒機油,但緣由各不相同,為了讓更多消費者對此有更準確的認知,我們對各品牌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也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得到更多專業反饋。
1. 德系車型發動機特性決定機油消耗量
在BBA(奔馳、寶馬、奧迪)為首的德系車中,奧迪A6等車型的“燒機油”問題由來已久,以至于奧迪已將機油消耗量寫入隨車保養手冊。如今,隨著奧迪的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引入大眾之后,邁騰、帕薩特等車型也加入了“燒機油”大軍。查看相關資料時發現,有些媒體對德系車燒機油的問題給出以下結論:“燒機油”的主要原因來自EA888發動機的設計缺陷,旋風分離器下方的壓力閥芯彈簧力太大或閥芯卡滯,從而導致曲軸箱氣體壓力集聚慢慢變大。異常增大的曲軸箱壓力將機油溢出密封圈外,迫使發動機多處密封機油泄漏。也有車主表示,經檢查發現曲軸箱通風閥出現故障,更換后機油消耗量大的問題有所改善。
雖然這確實可以導致車輛機油消耗量大,但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如果確實為產品缺陷問題引起,車輛間的故障現象應大體一致,并存在一定規律性。而從實際的投訴數據來看,車輛機油消耗量千差萬別并無規律可言。從這一點來看,要想以此來涵蓋所有德系品牌車型“燒機油”問題似乎站不住腳。而有些網友將“燒機油”歸結于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應用,在投訴中確實出現了渦輪增壓器漏油引起燒機油的現象,但同理,這樣的現象也并不能代表全部。
那么究竟是何原因會造成德系品牌車型“燒機油”問題較為普遍且各存差異呢,這或與德系品牌的發動機特性有關。燒機油的癥狀是通常在冷車著車或在猛踩油門時,從排氣管排出大量藍煙。而在投訴信息中此現象卻少有出現。有理論認為,德系車對缸體的加工工藝較為特殊,其氣缸壁在顯微鏡下呈現網狀結構,其活塞環與缸壁間的間隙相對較大。之所以會這樣設計是因為在歐美國家高速行駛幾率較大(德國部分高速甚至不限速),發動機在高轉速條件下,對于活塞環與氣缸間的間隙及潤滑要求較高,而網狀缸壁可以讓機油更好地附著。在國內實際駕駛環境下,車輛普遍行駛緩慢發動機轉速偏低,此時將會消耗更多的機油。而在經常高轉速運行環境下,附著在缸壁上的機油會更少的進入到燃燒室內。
但這并不是發動機油消耗量大的借口,機油消耗量一旦超過規定范圍,勢必存在其它問題。此時還是應引起消費者及廠家的高度重視,應及時檢查發動機必要時將更換。
2、法系車型CVVT發動機現燒機油問題
法系車燒機油?此前的投訴問題中很少涉及,而在神龍汽車的兩款車型上市后,燒機油投訴量可謂直追德系品牌。從資料中了解到,神龍汽車的這兩款車型,均首次搭載EC5型號1.6L CVVT發動機,這是出現燒機油問題的最大“嫌疑者”。從技術角度來分析,這款發動機采用了CVVT連續可變氣門正時系統,及活塞采用獨立冷卻系統,而燒機油的主因恰恰集中在氣門油封及活塞環處,這不得不令人對其應用的新技術是否存在缺陷產生質疑。
這款發動機為什么會出現較多的燒機油現象,目前廠家并未給出明確的答復,從投訴信息及技術角度綜合分析,造成這款發動機燒機油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氣門油封不嚴可能會導致機油進入燃燒室,其次,發動機活塞環刮油環與汽缸壁間隙同樣會引起燒機油現象。從資料上看來看,EC5型號發動機的活塞環不同于傳統活塞,單獨的冷卻系統可以向活塞頂部噴射機油進行冷卻,但這是否會帶來機油的消耗值得進一步推敲。除此之外,EC5型號發動機的壓縮比達到了11:1,相比部分德系發動機的壓縮比還要大。而活塞環的質量、彈性強度如果不達標,會導致曲軸箱中的壓力過高,機油蒸汽會經過曲軸箱通風系統循環到PCV或帶入到進氣管內,從而造成燒機油的現象發生。
3、自主車型燒機油原因多樣
自主品牌的燒機油問題存在多樣性,在長安、奇瑞、江淮、長城以及客貨車品牌中都有體現。相比而言,長安品牌燒機油問題較為集中,多體現在長安逸動車型中。從車主反映的情況來分析,機油消耗量大或與此車出現的機油乳化問題直接關聯。除此之外,其他燒機油問題多與油封、發動機磨損等原因有關,由于主要以個案形式體現,在此不一一詳解。
4、日、美系車型燒機油多因為長期使用
傳統意義上的燒機油,多是車輛使用中發動機磨損或密封部件造成,例如缸筒磨損、活塞磨損、活塞環失效、氣門油封不嚴等。而從投訴來看,日系及美系在發動機燒機油問題上,則更多的都是上述原因引發,且問題相對集中在使用1年以上的車輛中。車主反映燒機油現象較多的車型主要有:東風日產騏達、東風日產軒逸、廣汽豐田凱美瑞、長安福特福克斯及別克君越等,基本都集中在2012款之前的車型中,而凱美瑞則更是集中在2008款之前。
說到日系及美系車輛燒機油問題,這還是要從兩大系別的造車理念談起。日本人的造車理念是節儉不浪費,這也體現在我們通常所說的日系車加工“精度高”上。但在發動機方面,日本人的節儉似乎變成了“吝嗇”。例如大部分發動機零部件表面硬化處理,日本人只處理表面一層,讓其堅硬、耐磨。可一旦表面硬化層磨損,其零部件的強度及耐用性將徹底瓦解,這樣的設計理念有些類似于一次性,可節省材料減少制造加工成本。而美國人在發動機的制造理念上,與美國的文化還是息息相關的。起初,發動機普遍靠提高排量來增加動力,而在耐久性、精密度及科技含量上并不十分注重。隨著車企競爭的日益加劇,以及經濟危機帶來的影響,美國車才逐漸加強對發動機技術的研發。
更換掉的東風日產騏達氣門油封
此類燒機油問題,主要是由于氣門導管間隙及氣門油封老化、汽缸壁磨損、活塞環失去彈性等原因導致,從而使過多的機油進入燃燒室。從投訴中了解到,針對上述發動機燒機油問題,廠家多是更換活塞環及氣門油封。雖然這一類故障是由于使用磨損造成,但過早出現燒機油的現象也并非正常,這與產品的耐用性有直接的關系。一般情況下,車輛在行駛15-20萬公里左右出現屬正常范圍,如果在10萬公里左右機油消耗偏大,可以通過機油添加劑或修復劑來進行緩解,并不用出現燒機油問題后馬上進行大修處理,以免增加過多不必要的花銷。
5、韓系車型發動機表現“出彩”
在投訴統計中,韓系品牌發動機的表現令人有些意外,燒機油問題只以個位記,當屬“出彩”。單從這一點來看,韓系品牌在發動機的生產制造水平還是較為過硬的,至少產品設計、發動機零部件的材質、強度、裝配精度等方面沒有出現短板。
發動機燒機油問題確實在當下成為較為熱門的話題,尤其是在各廠家對發動機技術更新換代之際。隨著發動機更多新技術的使用而逐漸出現燒機油現象,這從理論上講是正?,F象,但過早出現(10萬公里以內)依然暴露出的是產品強度及耐用性水平的下降。最重要的是消費者一定要了解產品的特性及原理,這樣才能準確判斷車輛故障,更好的維護自身權益。
